说课稿

当前位置 /首页/演讲稿/说课稿/列表

【精华】小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学过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情景提出圆的面积的概念,并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又一次用到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圆的面积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还可以,思维也比较活跃,但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

3、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说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圆片等。

学具:圆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是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方法。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分成四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是面积?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把小牛拴在草地上,小牛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展示牛吃草的挂图)

同时引导发问:(1)小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它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通过复习中“牛吃草”和几个圆形教具来理解圆的面积,同时让学生用手指出圆的面积指的哪部分?与周长要区别开。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含义,加深印象。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把圆转化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探索如何把一个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思考:圆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渗透转化的思想。

(2)学生自学后,探讨:为什么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学生相互讨论,应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数越多,才越接近长方形。)此时,学生操作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说如何分、剪、拼的。

并思考:能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吗?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说出圆与转化后长方形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小结: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提出: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自学例1,并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通过例1和“做一做”,巩固新知,使学生掌握,已知圆的直径,求面积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半径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中部分习题

第1题:填表格。可直接利用公式求面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5题: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意在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又在区别二者不同算法。

第2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说明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第3题:利用周长求面积。增加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层次性、生活实践性,由易到难,在掌握知识中形成能力。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解决“牛吃草问题”

新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半径

S=πr×r=πr2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欢乐水果大餐》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情况,把小学品德一年级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教学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一年级的识字,认字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更深入地指导孩子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于周围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又比较有限,所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有话说,有事做,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

通过此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的水果的认识,学会通过猜谜语等游戏来认识水果,从而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引导孩子们。

三.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

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兴趣。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生活》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猜谜语,认水果图片,各种形式的汇报交流以及唱儿歌等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和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总体教学目标,特设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

1、通过猜谜语,唱儿歌,认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引起水果。

2、在学习和活动中,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孩子爱说,乐说,会说。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水果的特征,这一目标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些环节,教师要把这一目标以最大儿童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有话说。

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吃水果啦!不过,可有一个要求,就是顺利通过五个大关才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

六.说教学准备

关于水果的谜语,水果图片,《两只老虎》的音乐。

七.说教学过程

1.“水果猜猜猜”

课件出示下列谜语:

1。黄金布包银条,身体弯弯两头翘。(香蕉)

2.身穿滑滑绿衣裳,肚里红红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又多,个个黑黑又亮亮。(西瓜)

3.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

有紫有绿真漂亮,吃来酸甜又可口。(葡萄)

4.红红小小有软软,吃来酸酸又甜甜,

头上戴着绿帽子,全身长满青春痘。(草莓)

让学生猜谜语,这样生动的谜语,加上精美的图片,色彩,让学生在

2.你知我也知

教师出示拼音卡片,上面写着各种水果的名称,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在一分钟时间里,看哪一个大组读的最多,多者为胜。

3.水果知识大比拼

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水果的知识进行交流,(比如:儿歌,谜语,以及哪种水果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等,像雪梨要以解渴润肺,下火等功效,每人查找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

4.我们最喜欢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种水果,从形状,颜色,味道几个方面描述自己小组喜欢的这种水果,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

5.学生合唱《水果歌》

课件出示: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猕猴桃,哈密瓜,还有桔子,还有雪梨,真好吃!真好吃!

伴着音乐《两只老虎》学生学唱歌曲。

小学说课稿 篇3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入选了不少的寓言,集中编排在二、三、四年级的六册课本中,这些寓言无论是选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还是中国古代寓言,都有着:“寓体的生动形象,寓意的抽象概括,手法的讽刺夸张,语言的简明准确”的共同特点。

针对寓言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我打算以参与、合作、探究、体验为特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本剧的表演,故事的续编,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想象、说话的能力,从中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鉴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主体参与、合作学习阶段。

本篇课文难度较小,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因此在课上首先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的好伙伴,自由组合成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内容来重点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感知课文的目的。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探。

2、激情表演、熟知课文阶段。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自学以后,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为了使这种了解与感知更加牢固与坚实,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创设情境:徐州电视台将把《猴子种果树》这则寓言拍成电视剧,想邀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当小演员,师生共同扮演寓言角色,在表演时根据角色的需要,戴上头饰和一些小道具,增添趣味性和真实感。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通过语气、动作的夸张,再现寓体的生动情境,展示每个学生刚才的自学结果,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大胆创新、情感交流阶段

本阶段主要以练习说话为主,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在表演、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鼓励学生大胆直言,想什么就说什么。为此主要设计以下几个开放性的问题:A、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B、你最喜欢谁?你想告诉它什么?C、你最不喜欢谁?你想告诉她该怎么办?

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拓宽思维空间。

4、差异发展、体验成功阶段。

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寓意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不同接受层面教育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之二:徐州电视台的导演想在此基础上拍摄续集,但由于剧本还没着落,于是想把这任务交给小朋友完成。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创造性的复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寓言学活,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且有很大的收获,是我这节课所着力追求和实现的。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二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勇于献身的教育。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的表达方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和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及生字所在的三组词语。

2、初读课文,能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按要求把课文的表达顺序补充完整。。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重点

重点:学会运用串联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痛击敌人”一部分的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

难点:概括小标题。

四、 学情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

五、教法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阅读文本,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

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七、 教学过程

(一)、借助资料,走进时代

1、在20xx年,日本发生了9.0级地大地震,同学们知道吗?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让你我们一齐来回顾一段历史。

(出示日本侵华罪证)

2、抗战期间进行了很多次战斗,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但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出示五个人的名字)。让我们认认真真的读出五个人的名字。(生齐读)这五个人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进入这篇课文,要想走进人物,前期就要先走进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学社比较远,学社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没有亲身经历。所以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为借助资料走进时代。让学生感知八年抗战的不易,为后面学生走进文本做了铺垫。】

3、解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为正义的事业敢于牺牲的人。)

师:每当提到壮士这个词时老师都会想起这样一句话(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道这里的壮士指的是谁吗?(师结合学生回答简述“荆柯刺秦”的壮举。)

师:古代的壮士慷慨悲壮,狼牙山五壮士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朗读是走进五壮士的最好方法。

【设计意图:了解“壮士”的含义,由古代的“壮士”引出“狼牙山五壮士”,意在以题目统领全文,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第一组词: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滚落深谷

师:这些词是写谁的?读后,敌人在你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第二组词: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昂首挺胸 居高临下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师:这些是写谁的。五壮士给你心中呈现的是什么形象?

师:描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词语,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就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描写敌人,一组描写五壮士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而这一环节,既检查预习效果,又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

(三) 理清文脉、概括内容

1、概括小标题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我们以前学过首先要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其实课后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出示课后题:接受任务→( )→( )→( )→ 跳下悬崖】

师:哪个自然段讲的是“接受任务”?(板书:接受任务)(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抓住这一自然段的哪些语句浓缩成这个小标题。

从哪到哪写的是 “跳下悬崖”。(板书:跳下悬崖)(5-9自然段)哪些语句给了你提示。

小组合作来完成中间三个小标题。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把中间的部分概括成三个小标题。并随机板书“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2、理清文脉。读小标题,说说发现什么?体会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把握全文。把这五个情节联系起来,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4、小结:要把握这样一篇的主要内容就得抓主要情节。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以事说人,说一个群体的长,我们千万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最后形成的是散乱一片的局面。这是第一课时,所以要先理文脉。而概括小标题,既是一个理文脉、发现线索的过程,又是为后面归纳主要内容服务的一个过程。在说主要内容时,学生就可以遵循着我们前期梳理出来的小标题,运用串联主要情节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训练途径,主要内容的概括训练就落地生根了。】

(四)提取重点,走进人物内心。

师:课文哪部分是详细写的。(三、四、五部分)这节课我们先走进第二部分,走进五壮士的内心。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谁的内心,从哪了解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再细细品味,写出你的体会。

(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预设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指名读,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3、教师范读,学生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描述画面)

4、学生默读。勾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把感受简单的写下来。

(出示词语:沉着地 狠狠地打 大吼一声 把胳臂抡一个圈 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

读读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5、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体会,他们在想什么?

6、齐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7、小结:我们通过读文,眼前展现出鲜活的画面,通过抓住画面中的细节描写,我们一次次走进人物内心,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设计意图:默读汇报,我采取了重点之中抓重点的方法。也就是抓主要人物的典型表现。通过外在的表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引领学生在一遍遍的读文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五)、设置悬念、形成包袱。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在什么地方这种提法才进行了改变?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细细的.品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一节课上完了,学生应该带着点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这是第一课时,是要为第二课时服务的,所以在结束时这样设计是要让学生形成阅读悬念,生成一定的兴趣。学生有可能在课下自发的找点材料或再次深入读文,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小学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习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近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习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 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近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小学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献给老师的花束》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整首诗围绕“爱”,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又写出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课文共有4个小节,每个小节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师生情。

这首诗的第1小节概括地赞颂了老师献身教育而无怨无悔的崇高品质;第2小节用具体的事例再现了教师关爱、教育学生的情景;第3小节写学生向老师献“勿忘我”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敬爱之情;第4小节写老师高尚的品质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的启迪。

说学生:

我是今年9月2日才调入学校的,而且一来就接手六(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从事了五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材,我都感到很陌生,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为了能更快适应教学工作,我尽量争取与学生多接触,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认识了班上的33名学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喜欢上数学课,语文方面书写不够工整,对于学好语文信心不足。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提前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背诵,学生比较感兴趣,毕竟教师节刚过,而且在9月10日那天,学生们在班上搞了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不仅给班主任老师送上了许多礼物,而且我这个刚来才几天的新老师也收到了不少礼物。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之一。

说教法: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诗歌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很适合朗读,因此我打算用读的方式来教这篇课文。一共分2课时来上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扫清文字障碍,找准情感主线。第二课时精读品味,感受师生情深,课内我将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大声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表演读等。在读中品味师生之爱,在读中感受师生之情,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我将要上的就是第2课时内容。

其次是采用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加强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诗意境优美,表达有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例如在教学第2小节时,三个“记得”可让学生用自已的话描述诗中的情境,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写话。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3. 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把握,抓住情感主线。

2. 以读为主,结合讲、思、想、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上课时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中那浓浓的师生情谊。(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有关老师与学生的图片,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二、品读第1节:

让学生自由读第1节,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能读出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抓住文中的几对反义词休会思想感情:

欢聚——离别 忧愁——喜悦 青丝——白发

接下问学生:老师希望什么?对什么“痴情”?从而理解“无怨”一词的深刻含义。

最后让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这一节。

三、教学第2节:

1. 默读这一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 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指名说一说

师引导:在几年的小学生活中老师关爱学生的事情难道只有这三件吗?作者为什么只选这三件呢?

然后从文本回到现实,在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老师关心爱护你的事呢?请你回忆一下,用“记得”开头说一说。

四、学习第3节:

师启发:作为学生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我们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

引导学生思考:“勿忘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学生为什么要送“勿忘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讨论。

再问:学生给老师送花为什么要“轻轻地放”“默默地放”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本节。

五、品读第4节:

男女生轮流读本节,让学生找一找当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回想起老师的什么?

品读“仿佛仍然站在我们的背后”一句。

问:这是不是一个比喻句?那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站在背后注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呢?

作者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结合前3节想一想?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第4节。

六、总结全文

作者写这首诗献给老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配乐齐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7 献给老师的花束

工作

(无怨、痴情)

TAG标签:精华 模板 说课稿 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