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当前位置 /首页/人在职场/就业指导/列表

十大求职陷阱公布 骗子敢用真信息欺诈

   请擦亮你的双眼,在求职跳槽高峰期的这段日子里,看清这世界形形色色职场“陷阱”。昨天,根据连日来700多网友的积极投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上海公共招聘网发布了“我最需防范的十大求职陷阱”。

十大求职陷阱公布 骗子敢用真信息欺诈

1.试用陷阱
以新招人员替代试用期满人员
   
    【经典案例】吴先生应聘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汽车驾驶员岗位。单位承诺3个月试用,录用后发现,该单位仍在进行汽车驾驶员招聘工作。吴先生按约定做满3个月,却接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

2.培训陷阱
以招聘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
   【经典案例】张小姐在网上应聘某广告有限公司的档案文员岗位。面试时,公司要求必须先到培训学校参加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培训才有录用的资格。培训结束后,张小姐却被该公司以条件不符等原因而不予录用。

3.实习陷阱
利用“实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经典案例】去年7月,某高校英语专业小芳欲利用大三升大四暑假增加实践经验,于是找到某中介公司并交了200元钱。当小芳满怀希望地实习后,却发现公司每天安排给她的仅为一叠又一叠的资料打字录入而已。

4.收费陷阱
招聘过程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
   
    【经典案例】部分人力资源公司或社会中介以网上代理所谓“ 500 强”企业招聘高薪岗位为名吸引求职者前去应聘,向求职者收取报名登记费。

5.侵权陷阱
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经典案例】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为上机编写一段程序。八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看似八段程序,其实恰巧能整合成一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八人无一被该公司录用。

6.广告陷阱
招聘信息不是招人是卖货
   
    【经典案例】 张小姐看到一则 xx 商贸公司发布的养老金发放员招聘信息。然而张小姐在面试的过程中才发现,该商贸公司实际上招聘的是推销员,并规定其每个月必须完成的业绩数量。

7.名称陷阱
招聘名称诱人,实际工作气人 

TAG标签:求职 欺诈 陷阱 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