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当前位置 /首页/演讲稿/说课稿/列表

小学说课稿模板集锦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说课稿模板集锦3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有趣的平衡》属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活动内容分为“制作实验用具、体会杠杆原理、体会反比例关系”三个部分组成。教与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比例知识的巩固,而且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动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

“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六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为此,重视“有趣的平衡”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乘刻度数等于右边的棋子数乘上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同时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教学目标

⑴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体会所学的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⑵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抽象概括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5、教学难点

能利用掌握的比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动手操作、直观发现、探究概括、应用升华等措施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右边刻度数增大,棋子数反而减少;刻度数减小,棋子数反而增大的规律,真正对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三、说学法

由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在思维上存在着差异,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综合考虑,本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人人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

四、说教程

㈠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引思。同学们,玩跷跷板时,怎样使它平衡呢?

2、交流引新。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实际上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的名称就是“有趣的平衡”。(板书课题)

[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让学生从熟悉的玩跷跷板活动中产生疑问,引出新知,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㈡合作互动,探索规律

1、感知平衡现象

投影:教师出示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提问:①这几幅图都共同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你是怎么知道的?②这里的平衡与什么有关?

追问:质量是不是平衡的唯一标准呢?

[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提出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2、实验探索规律

⑴活动要求。在动手之前,一要明确活动每一步的任务和要求;二是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活动步骤合作活动;三是活动时要边动手边思考:与前面学习的哪方面知识有联系?怎样应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更好地完成这个活动?

[意图:活动之前,先提出活动要求,这样让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活动更规范有序,从而增强活动的效果。]

⑵实践探索

实验活动一:

谈话思考: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做什么?

观察回答:课件出示第114页第一幅图。

教师小结:一要注意竹竿粗细均匀;二要选好中点;三要从中点向左右两边,每隔8厘米做一个刻度记录,尽量相等。

小组活动:按上述要求操作,检验是否平衡。

[意图:通过图片来反映活动,学生看得比较具体,同时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为活动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实验活动二:

提问思考:①如果两个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②如果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讨论交流:先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小组活动:动手验证交流观点的正确性。

归纳小结:左右两边刻度相同,放入的棋子同样多,就能保证平衡;当左右两边棋子同样多时,杠杆中点两边的刻度相等才能保证平衡。

[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在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拴绳的那个中点是支点,当支点两边等距离的物体质量相同的时候,竹竿保持平衡。]

实验活动三:

操作思考:①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②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棋子呢?在刻度2上呢?

合作填表:

左边

现象

右边

刻度数

棋子数

刻度数

棋子数

追问思考:请认真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交流:3×4=4×3、6×1=3×2、6×1=2×3,

归纳板书: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填表,在填表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一般条件下竹杆保持平衡的规律,而且为学生在初中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做好了孕伏。]

㈢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

1、投影思考:课件出示第115页第二幅图后提出问题:①这幅图中告诉了什么条件?②你对“左边在刻度4处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活动:先分组边思考边填表,并在组内交流。

3、分组汇报:表格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怎样变化的?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表中刻度数和棋子数之间的关系。

4、归纳小结:左边刻度数×棋子

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5、教师追问:这样的猜测、验证说明了什么?(前面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意图:本环节突出这个规律在这个活动中的普遍适用性。把规律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㈣巩固总结,提高应用意识

1、回答问题:如给出竹竿一侧的棋子数与刻度数的乘积和另一侧的棋子数,那么刻度数应该是多少?

2、同桌互练:甲同学说出竹竿两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中的三个数,让乙说出最后一个数。

3、全班齐练: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8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4、回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强化训练以及回顾总结,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积不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的动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旨在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产生截然不同的画面内容及视觉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绘画中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掌握利用环境衬托人物已达到更加完整的画面效果的绘画方法。提高学生的画面掌握能力,为以后的相关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本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设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的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的背景。提高学生美术的表现力。进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想象力,加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对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条件下我设定了一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不同的还击,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根据相同的人物动态,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后,结合新课程理念,设定了一下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和发现法。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教法和学法的确立都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终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首先(出示)(播放-----婴儿)一般思维下,学生会认为婴儿的周围应该有妈妈爸爸等,后来展示却用了一片荒地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之间密切的联系,进而揭示主题——《人物与环境》

在这一环节中,多媒体可以更直观,更便捷,让学生一目了然。选择婴儿作为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过程中使用了能激发兴趣的猜谜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果学生深切体会到相同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背景对主体的说明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继续播放,出示人物,我用激将法再让他们猜,并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思路大开,结果也是五花八门。通过以上对画面的逐步认识学生已经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而是对主题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环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2. 动作相同,位置不同,联想到的画面内容不同

展示书上所提供的一对人物的图片,是他们的位置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联想这是我们可以通过背景的变化得到怎样不同的画面效果。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提问。提问后结合书上给出的范例进行讲解。

在本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服务,以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3.同样姿势的人物通过旋转得到的不同效果。

展示出一个跳跃的小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在之前的基础上学生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是我用将这个任务旋转不同的角度,再提问“现在你们再思考一下这个小人在干什么?”答案便会变得更加五花八门。欣赏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得出,同一个姿势旋转一下角度,添加适当的环境,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这一环节中,运用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自由创作教师辅导

在学生创作前,给出作业要求。让学生有创作的大方向。

在学生的创作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并走下讲台,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四):作业展示、评价

作品完成后,进行评价。在此环节中,对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其他的学生做适当的补充。鼓励具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则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提供发展方向。

六、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掷一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18页-119页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活动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扎实其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二.说学情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显著特点之一。 “骰子”是我们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学生在课余时间也经常通过“掷骰子”来玩飞行棋等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掷一掷》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过老师有效引导,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使《掷一掷》游戏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进一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简单组合的有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探索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为什么是5—9的可能性大。

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事件发生不确定的关系。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年级孩子的特别喜欢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所以根据本课活动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游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互动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认识骰子用其来做游戏引题。(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进行思考,为整堂课的探究活动设下了悬念。)

2、师生互动,探疑揭秘。教师出示两个骰子,提出问题: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和有那些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2、3、4、5、6、7、8、9、10、11、12;有可能是1和13吗?让学生说出理由。

(1)师生合作游戏

先出示游戏规则:我们来掷20次,如果和是5、6、7、8、9的话,是老师赢,否则是你们赢。(一个学生看结果;一个记录,画“正”字;一个完成统计图,还有一个作监督)。再让学生在做游戏之前,先来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接着开始游戏。(本环节的“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这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由猜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规则是学生4人一组,小组合作完成统计任务。(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时间,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统计实验。

实验结束后,请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统计图,结合表格说说游戏中和在什么范围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什么范围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在2至12中间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大,两端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小。)并小结得出: 5、6、7、8、9这几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2、3、4、10、11、12这几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老师板书结论。(这部分教学让全体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在实验中与统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统计,实验数据更加充分,实验结果与预测更加接近,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4)分析释疑。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每个和的组成方式分别有哪些,各有几个。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和的组成方法多少与和出现可能性的大少有直接关系的结论。

(至此,本节课到了一个升华层次,学生通过互动游戏、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从而揭示了“掷骰子”中的秘密,对“可能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课重难点教学。)

(5)实践验证。

再一次组织学生练习进行实践验证。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第三、设计练习。

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摸奖游戏,出现不同的和能得到相应的奖品作为练习。(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让学生畅谈收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评价鼓励。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我留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自己组织《掷一掷》并且思考怎样规定规则才公平。

 六.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突出重难点。

 七.说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TAG标签:说课稿 集锦 模板 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