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

当前位置 /首页/快乐学习/放假/列表

2016鬼节是几月几号阳历还是阴历

2016鬼节是几月几号阳历还是阴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2016鬼节是几月几号阳历还是阴历

  2016鬼节是几月几号阳历还是阴历

  2016年8月17日,农历2016年7月15日,阴历二零一六丙申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但是2016中元节不放假的。

中元节不是法定假日。所以也不会放假。中元节是我国民间缅怀和纪念已故亲人和先祖的最大的专项节日,在中元节当日及之前的几日里,有许多祭奠已故亲人和先祖的各种仪式。

七月十五鬼节起源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汉语中用“鬼”组成的词如“鬼雄、鬼魅、鬼才”之类举不胜举,民间关于鬼的传说更无法搜集穷尽。我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

广西鬼节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在我们广西壮族地区,壮人也称为“鬼节”,它是壮族人民很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称为“七月十四”。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壮族民间有传说:人死后都变成鬼,并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在忙于筹办给祖宗祭拜的活动。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

各地过“鬼节”的节日安排各有不同,最具普遍性的是: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特别是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炉、灯盏等,都要一一清洗;平时言行中注意礼节,切忌骂人、闹架,给祖宗回家有个家庭幸福祥和的好印象,让祖宗能够乘兴回来,放心回去;把供品备好,如喂肥鸭子、备足猪肉、酿好醇酒、选好糖饼水果等,这样做,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能干的治家本事。此外,还要用纸做的房子、衣服、元宝等供与厅堂。七月初八开始“接祖”,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

十四、十五两天,全家停止一切农事,集中力量搞祭拜活动,包括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肃穆的祭拜仪式,进行热闹的聚餐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四第一次祭拜特别看重,往往是半夜起床,天亮之前便举行祭拜,天蒙蒙亮全家就聚餐了。理由是防“野鬼”跟随祖宗进家,传说天亮之前“野鬼”最安静。不过以卫生的视角来看,也许这与天气有关,七月气温最高,蚊蝇活动猖獗,所以人们就乘清早天气清爽、蚊蝇尚未出来活动之机完成祭拜和聚餐活动。十五晚上为“送祖”日,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在这个节日,壮族人约定俗成的要吃鸭子,于是这个节日吃鸭子成了习俗。

壮族视“鬼节”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正如过年一样,即使家境如何贫苦,这几天还是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七月十四也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十四大多是一家之祭。七月十四之礼俗,迄今依旧,人们已多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死者的缅怀。“清明节”寄托人们对故人的哀思,悲伤的情绪多一点。而“七月十四”则是人们召唤故人的亡灵回家吃顿团圆饭,更多的是一份温情和欢乐。壮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壮族人中元节的习俗,也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体现和传统习俗的延续,是对已逝先人的纪念、奉敬,以寄托后人的思念之情。

广西壮族及世居广西的其他很多民族重视“鬼节”有其重要意义。不能简单的将它看作迷信活动。其中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的。中元节和清明节一样最基本的活动都是祭奠祖先亡魂,都体现了“孝”的心理。并且中元节除了在家里祭祖之外还要祭奠外边的孤魂野鬼,为其超度帮助野鬼早点获取进入极乐世界的资格,既免其为祸害又反映了民间普度众生、博爱的思想。为亡魂祭奠,同时也是在警示活着的人要珍惜眼前人,孝敬父母、长辈,要及时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