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400字

当前位置 /首页/写作文/读后感400字/列表

苏东坡自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接下来小编本站给你们带来苏东坡自传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苏东坡自传读后感

苏东坡自传读后感【一】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

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是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会对那些带头人物有所威胁,那你就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当特别提防开罪他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作者说这就是朋党之争时政治之中的规则。

显然,苏轼已一一犯规了,但这并不是他不明白这些“秘诀”,是因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苏轼就是要做到说话做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小姐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他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自传读后感【二】

《苏东坡传》是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十多年前买过林先生的散文集,读来颇感费力,也没能引起兴趣,于是束之高阁,没有再拿起。此次共读之初,小鑫力荐此书,于是给自己布置任务:无论喜欢与否,努力读下去。从原序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书。

国人知道苏东坡,绝大部分是从他的诗词,往往也仅限于诗词,再者就是知道他反对因王安石变法而遭贬谪。哈哈,我这么说应该是一厢情愿了,以我之孤陋寡闻来衡量大家了。

苏东坡的前二十年可谓是诸事顺遂,自小家境殷实,天资过人,二十岁科举及第。“学而优则士”,才气纵横的青年苏东坡从此开始了四十余年的宦海沉浮。

人生如梦

初入仕途,他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的七绝佳句,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吧,他就像一只从天际而来的飞鸿,经历了世间的磨难之后又翩然飞去。纵观苏东坡一生,尤其令后辈学习的是他达观的处事态度。无论面临怎样的打压,他依然坚持己见;无论身处的窘境,他都坦然处之。

知密州这个贫穷的地方时,他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三十八岁的太守要挽弓射天狼,满腹豪情跃然纸上。

被贬黄州,他曾月夜泛舟,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曾伫立江边高声呼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也曾在醉后喃喃细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再贬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建寓所,种果树,学酿酒,家人赶来与之团聚,本想在此安享余生,不料,年过花甲又再被贬海南,而在那个海外荒凉地,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达观派,外儒而内庄,若非如此,我们的诗人早就郁郁而终了。

达观的苏东坡眼里没有“坏人”,只有政见不同,没有人身攻击。当听闻他后半生宦途上的克星章惇被放逐的消息后,他写信给苏章两家的亲戚说:“子厚得雷,为之惊叹弥日。海康地虽远,无甚瘴。望以此开譬太夫人”。而在给心怀忐忑的章惇之子章援的信中更是写到:“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曾损也。”不怀恨,是宽容对方更是放过自己,所以苏东坡一生坦然。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历经千年,那些曾经对苏东坡加以迫害的人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苏东坡的形象依然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苏东坡自传读后感【三】

《苏东坡传》读罢,意犹未尽,于是提笔写点文字,也以此为乐。

“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苏东坡,便以清新洒脱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打动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东坡作品果真“能使读者快乐”,以此为乐者,远非林语堂一人。

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诗尊词卑格局的,是苏东坡。他不仅写传统的情词,更冲破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直接在词中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他从政的远大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深沉的怀古之情都深深感动着每个喜欢他的读者。

将赤诚的豪情壮志寄托在满月般的雕弓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充满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饱含着对妻子深情怀念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用典使事浓缩叙事,曲折委婉抒发感情,我们读之了然于心,产生共鸣,引发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的快乐。

苏轼乐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悟出人生哲理。他一生宦海浮沉,阅历丰富,随性旷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就转化为理性的反思。他以艺术意象启迪人生哲理,让无数读者满心欢喜,“雪泥鸿爪”“不识庐山真面目”早已流行为熟语,耳熟能详了。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把苏东坡的一生形容为“人生的盛宴”,身为基督教徒的林语堂毫不掩饰对苏东坡与民同乐的激赏。陕西旱象出现,苏东坡以自己雄辩滔滔的奇才,为百姓祈求普降甘霖。求雨成功后,快乐的诗人将自己后花园的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写下《喜雨亭记》。《苏东坡传》告诉我们,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逮捕、审判、入狱、被贬、攻击、批评……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艰辛而又惊险,即使这样,但他恨邪恶之事,却不恨邪恶之人。“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安心做自己。这不就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积极入世、乐观应对的生活态度吗?

林语堂用苏东坡的人生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时代,也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格,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生。同样有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同样因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同样因天真而遭受磨难,林语堂和苏东坡个性、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苏东坡传》是一个真挚有趣的人写另一个真挚有趣的人,读苏东坡就是赏林语堂,真真其乐无穷……

梦醒之时,已然千年之后。忽然四周灯光乍泄,万籁俱静。眼前出现了一条黑长的甬道,吾跂而望之,只见远处豁然开朗,仿佛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穿越千年,直击心弦。

TAG标签:苏东坡 读后感 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