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快乐学习/毕业论文/列表

“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

摘 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共识,其合理因素显而易见。天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天人和谐已成为人们普遍而美好的追求。处理好天人关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天人和谐的平衡原则即人对自然要常怀敬畏之心(敬天)、仁爱之心(爱天)、顺应之心(顺天);协调有序的发展原则即协调发展的伦理底线是生态安全,有序发展之“序”是指从优先保护到合理开发到有限利用。

“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

关键词:天人和谐;协调有序;和谐社会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had consensus on the idea of nature-human integration,because this idea is sensibl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and it has become mankind’s universal and happy pursuit. To harmoniously deal with nature,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must be followed closely. Integration means that man must deal with nature with respectful,benevolent and submissive attitudes,while coordination and orderliness imply the ethical baseline of ecological security,which includes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limite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th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coordinated and orderly;harmonious society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天人关系问题,其中,天道是对世界的认识,人道则是对人自身的认识。而围绕天人关系所展开的争论(天人之辩),先秦以降绵延了几千年。这其中,有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战国荀子首先明确提出“天人相分”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至人矣”(《荀子·天论》)。认为自然界有其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人而存亡,与人类社会的贫病灾祸没有必然的联系,贫富祸福是人自己造成的。唐朝刘禹锡的《天论》也强调了“天人相分”的思想。然而,“天人相分”只是一股支流,影响并不大;“天人合一”才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思路。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先秦,发展于汉,成熟于宋。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道两家有所不同。儒家的“天人合一”大体上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人性在于人心,故尽心则能知性,而人心乃“天之所与我者”(《孟子·告子上》)。“天人合一”在孟子那里指人性、人心以天为本,所以天人是合一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则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德经》)。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的意思。“道”是最高原则,“天人合一”在老子那里表现为人与“道”合一。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地提出“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思想。他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一道也”(《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董仲舒虽然丰富和发展了孟子的思想,但其“天人感应”学说却也使汉代的“天人合一”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了宋明时期已很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张载,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诚明》)。这就是说,儒家的态度是兼重天与人,天指广大自然,人指人类社会,既要承认自然的实在性,也要肯定人生的价值,这便是天人合一。

TAG标签: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