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快乐学习/毕业论文/列表

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与应用论文

摘 要:本土音乐是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却出现角色缺失,我们必须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中引入本土音乐,进行价值重估,努力构建各具特色的本土音乐实践教学体系。

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中的地位与应用论文

关键词:本土音乐;音乐;实践教学

一、本土音乐文化的现实意义

本土音乐是指在独特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乐形式的总和,它反映了本地区人民精神面貌,体现了本地区人们的审美价值,并服务于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民歌、戏曲、曲艺、器乐等音乐,深刻体现了本民族的情感心理和价值取向。

本土音乐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并延续不断地发展至今。现存的本土音乐要么是“古老生活民俗的遗存”,要么是“有生活方式的传统依据,但曲调有即兴变化,歌词随情景而异的音乐”,要么是“某些地区或民族的乐种中相对完整地保存着古代其一种曲调或歌曲的原貌”的音乐形式,要么是“有古谱留存的失传乐曲”。我国现存的本土音乐在漫长的历史隧道中,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也有学者认为,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产生和形成不同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地理、自然环境会对一定地域人民的生产、民俗、节令、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依附于生产、交往、民俗、节令等方面的音乐艺术,也必然带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地域特征,起到服务当地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生活的目的,才能够得到人们的接受。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植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本土音乐也因为外来音乐品种和新兴音乐媒介的不断冲击而面临生存危机,后继人才匮乏,演出市场萎缩。但同时,本土音乐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兴演艺市场和新一代的观众对音乐文化有着多样化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对本土音乐进行改革创新,创作出适应人们娱乐、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和新形式,积极开拓演艺市场,建立市场化的演艺运行机制,促进本土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入到这一宏伟事业中。而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角度来看,本土音乐在树立国人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以其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以及地域性,影响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和音乐价值取向。

二、本土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角色缺失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欧洲中心论”仍禁锢着许多师生的思维,在此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美声唱法、西方歌剧等西方音乐形式如数家珍,认为中国的音乐形式简单、内容单一、表现单调等等,对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极度匮乏。可以说,对西方音乐的“技术崇拜”、“价值崇拜”并夹杂着“本土音乐落后”的教育观念,仍在继续影响中国高校音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在无形中阻碍着师生本土音乐文化自觉意识的树立。

而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和价值重估,在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人们对“母语音乐文化”的体系重构日益重视,在传统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各高校在探索民族化、本土化的音乐教学体系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经验和新成果。但是,本土音乐在高校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中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出现角色缺失的尴尬局面。在许多高校的音乐实践教学体系中,本土音乐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目标、实践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应用,在引进本土音乐家充实师资队伍方面赶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师生的迫切需求,本土音乐很难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出现,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树立本土音乐的文化自觉意识,没有认识到本土音乐在构建特色音乐教学体系方面的核心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本土音乐无法在艺术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审美和价值导向作用,很难影响到广大师生的思维意识和价值选择,不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因此,在继续完善“母语音乐文化”教育体系的同时,我们要加大本土音乐在教学实践中的分量和比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本土音乐进入操作层面。于是,实现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的持久繁荣,成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本土音乐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价值重估

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体系中,本土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导向作用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本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是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审美以及民族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为了传播和弘扬本土音乐文化,避免生存环境恶化和衰落消失的情况出现,我们必须让学生接触鲜活的大众音乐生活,亲自参与本土音乐的表演,深入认识本土音乐文化的内在规律,细细体会本土音乐文化的情韵,深入理解认识本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树立对本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本土音乐文化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发挥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化引导作用。本土音乐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生产劳动经验、情感变化和审美价值,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烈的示范教育作用,引导着人们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乡俗习惯和正确的审美趣味。因此,高校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进广阔的本土音乐文化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在本土的音乐文化中思想得到提高,审美得到健全,传统的道德观念得到巩固和强化。

本土音乐文化引入实践环节的具有很强的现实利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本土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被重新认识,呈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以本土音乐文化为主导的专业培训机构和现代演艺公司开始出现并发展迅猛,音乐文化传媒产业方兴未艾。在此形势下,高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促进本土音乐文化进入现代社会、服务社会文化生活的责任,要努力建立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新兴专业,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艺术管理、音乐市场运作、音乐传媒、舞台编导、音乐商业宣传、演艺中介、文化融资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拓宽高校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的思想理念。为此,高校音乐院系要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社会各界优秀人才,科学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土音乐实践教学体系,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四、本土音乐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是各地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文化中心,拥有雄厚的教学和学术资源优势。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高校正在积极探索本土音乐人才的教学模式,例如,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开始招收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能弹能唱、懂教学会研究的多层面人才,为福建南音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贡献,其他如北京电影学院的相声喜剧表演班、上海戏剧学院的越剧本科专业、广西艺术学院的民族音乐表演专业、辽宁大学的二人转本科专业、上海师范大学的昆曲表演本科专业、平顶山学院的音乐表演(曲艺方向)本科专业等,均在本土音乐的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了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本土音乐,各高校首先要解决市场定位和人才定位的问题,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如何服务社会”两大主题进行实践教学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等的优化提高,尽快形成本土音乐实践教学的机制和措施。各高校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加快专业课程建设,加大实用性课程建设,开设《中国传统音乐》、《戏曲音乐鉴赏》、《民间音乐鉴赏》、《音乐编导与艺术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扩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加快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演出与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实践舞台。此外,各高校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来赢得人们的信任,吸引更多的人们投身民间本土音乐。

其次,地方高校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开设了从专科到博士的民间音乐教育体系,特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办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民族音乐学”、“戏剧戏曲学”、“曲艺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教育。此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我国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地方高校还可以采取聘任制的形式,特聘在相关领域有深厚艺术造诣的艺术名家前来授课,例如民间歌手、戏曲名家、说唱艺人、秧歌高手、鼓乐艺人等等。授课的具体形式必须要灵活多样,可以是长期固定的专业教学,也可以是短期集中教学,也可以采取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授课形式、课时报酬、课时量统计、食宿交通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三,本土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我国当前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音乐资源和产业资源,达到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在我国各地的广大城乡,常年活跃着大量的唢呐班、吹手班、乐社、乐户、剧团、歌舞团等中小型民间演艺团体,城镇地区则存在许多剧团、班社、艺术团、文化传媒公司等民间社团和文化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文化企业和公司也大量出现。一批以民间本土音乐为特色的文化企业不断产生、发展和壮大,高校可以采取在文化企业建立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需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教学目标及手段。同时,高校可以为文化企业提供科研支持,为文化企业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市场定位、提高表演水平、优化管理制度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提供专业化建议。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在高校的音乐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本土音乐是当前各高校音乐院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确立“特色办学”的关键因素,更承担着树立人们本土文化自觉意识的历史责任。为此,各校要加大对本土音乐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力度,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着重解决好定位与发展两大主题,加强实用型课程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引进各类人才,加大“校企联合”力度,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各具特色的本土音乐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李颖生.中国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3](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